「兩間餘一卒,荷戟獨彷徨。」「五四」運動高潮過後,隨著革命的深入,統一戰線內部的分歧逐漸發展成為分裂。魯迅一方面深入地思索和探求,一方面繼續著「五四」前期的戰鬥。結集在《彷徨》中的《祝福》、《在酒樓上》、《幸福的家庭》、《肥皂》、《長明燈》、《示眾》、《高老夫子》、《孤獨者》、《傷逝》、《弟兄》、《離婚》等反映了魯迅先生這一時期的矛盾著的思想。
《彷徨》寫於「五四」退潮時期。魯迅繼續反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,諷刺封建餘孽,更著重對接受民主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進行了探索,批判了他們的個人主義和軟弱性。這在新文化統一戰線發生分化的形勢下,具有強烈的、戰鬥的時代意義。《彷徨》中的作品雖然流露出憂郁、彷徨的情緒,但卻反映出魯迅先生是「在追求中戰鬥,在探索中前進」。
在「五四」 新文化陣營發生分化,昔日的戰士「有的高升,有的退隱,有的前進」的時候,魯迅密切地注視著他們的動向,剖析了他們的思想特點,為我們寫出了《在酒樓上》的呂緯甫,《孤獨者》的魏連沒,《傷逝》的涓生和子君等形象,這些人物曾經寄託過作者的期望。

•chung shunhang ( chungshunhang2001@yahoo.com.hk )
\?/!!
|